每年开学季,传媒学院的新生们都会关心一个问题:校园卡是不是必须办?不办的话会不会影响入学?日常在食堂吃饭、图书馆借书又该怎么办?这篇内容就和大家聊清楚这些事,尽量用大白话把规则和实际情况说明白。
一、校园卡到底是不是强制办理?
先说结论:传媒学院目前确实要求学生统一办理校园卡,但存在特殊情况豁免机制。根据学校2023年发布的学生服务管理办法,所有全日制学生在入学时需完成校园卡信息采集。不过文件里也写了,如果有学生因宗教信仰、健康问题或其他特殊原因无法办理,可以提交书面申请,经辅导员和院系审核后,用临时电子凭证替代。
不办卡的实际操作难度
虽然制度上有灵活空间,但实际操作中会遇到不少麻烦。比如去年有学生因皮肤过敏无法使用实体卡,虽然通过了申请,但在食堂消费时需要专门找人工窗口登记学号,高峰期平均要多等15分钟。
场景
必须使用校园卡
可替代方式
宿舍门禁
是(刷卡记录存档)
无
图书馆借书
是
扫描电子凭证(需提前2小时申请)
二、入学手续到底卡不卡校园卡
根据往届学生反馈,没有校园卡也能完成90%的入学流程。注册报到时可以用身份证+录取通知书办理临时通行码,但要注意三个关键节点:
1. 宿舍分配必须刷校园卡激活床位
2. 教材领取处只接受校园卡扣费
3. 实验室安全培训需要刷卡签到
补办应急方案
如果真的来不及办卡,可以到行政楼304室填写特殊事项处理单。去年有个案例,有位同学因户籍证明问题延迟办卡两周,期间通过辅导员担保+每天签到的方式解决了实验室准入问题。
三、日常使用场景全解析
这张小卡片在校园里到底有多重要?我们分五个场景说:
食堂消费:虽然窗口贴着支付宝二维码,但校园卡消费享7折补贴。用手机支付的话,一碗8元的牛肉面要多花2.4元。
浴室用水:插卡计费系统只认校园卡,没卡的同学得去教职工浴室投币洗澡,每次要多走1.2公里。
电费充值:宿舍电表必须用校园卡圈存,去年有学生试过用银行APP转账,结果导致电路系统锁死,维修花了三天。
功能
强制使用
替代方案成本
考试身份核验
是
提前3天申请临时证件(需院系盖章)
体育馆预约
部分设备需要
现场登记押证件(最长使用2小时)
四、其他高校情况对比
我们调研了周边5所高校,发现强制办卡是普遍现象,但替代方案完善度差异很大。比如科技学院允许人脸识别替代门禁卡,师范学校食堂完全支持移动支付。相比之下,传媒学院在技术上还有改进空间,特别是实验室和浴室系统较为老旧。
五、给新生的实用建议
1. 尽量在入学前完成照片上传(要求白底免冠,别用自拍照)
2. 拿到卡后立即修改初始密码(默认是身份证后六位)
3. 准备个防水卡套,补办费要35元还得跑三个部门签字
4. 每月1号记得查余额,食堂机器偶尔会误扣款
传媒学院的校园卡确实牵涉到很多环节,但也不是完全没退路。如果不办卡,要做好花更多时间处理琐事的准备。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,按学校要求办卡仍然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。
1、下单时请务必确保办卡人、收件人姓名一致,身份证号码、手机号码正确,地址切勿写大致范围,要具体门牌号,
2、手机卡仅限本人领取认证激活,禁止转售、帮助他人代替实名制等违法犯罪行为
3、所有的卡请按照运营商要求首充话费激活,否则流量无法到账! 本文由原创,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://itmn.cn/34933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