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代郑和宝船的防水传奇:桐油麻丝封缝术

明代郑和宝船的防水传奇:桐油麻丝封缝术

今天咱来唠唠古代超牛的造船技术。你们知道吗,明代郑和宝船的船底,用桐油和麻丝封缝,泡在海里三年都不漏水,这事儿是不是特别神奇?我第一次听说的时候,直接惊呆了,就感觉古人的智慧真是深不可测!

咱先讲讲郑和宝船,那可是当时海上的 “巨无霸”。据《明史・郑和传》记载,宝船那叫一个大,长 44 丈、宽 18 丈。想象一下,这么大的船在海上航行,得多壮观。宝船可是郑和船队的核心,就像现在航母在舰队里的地位一样。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,宝船在这过程中发挥了大作用,承载着无数的人和珍贵物品,跨越茫茫大海,驶向远方。

咱回到桐油和麻丝封缝这个神奇的事儿上。为啥要用桐油和麻丝呢?其实吧,传统木船都是用大量木质船板连接拼合而成的,木板与木板之间肯定会有拼缝。要是不对这些拼缝进行严密封堵,水就会从缝隙中渗进船壳,船不就容易沉了嘛。所以,塞缝堵漏技术那可是和船舶制造一起诞生的。在古代,造船师傅把填补船壳木板空隙的技术叫做 “艌缝”,用来填充的材料就叫 “艌料”,而桐油和麻丝混合制成的,就是一种超厉害的艌料。

桐油这东西,是从油桐树的种子里榨取出来的。它有个特性,遇风很快就会硬化。古代的工匠们就利用这个特性,把桐油和麻丝、石灰等混合在一起,制成了捻料。麻丝起到填充缝隙、增加韧性的作用,石灰则有助于黏合,它们和桐油一混合,就成了绝佳的密封材料。师傅们把麻丝、桐油和石灰做成的捻料,用扁凿、铁锤嵌进船板缝隙里。这活儿可不容易,得一点一点地把捻料敲实,让它紧紧地填充在缝隙中,做到密不透水,这就是古代有名的 “捻缝技术”。经过这样处理的船底,防水性能超强,泡在海里三年都能不漏水,真的太牛了!

其实,不光是郑和宝船用了这种技术,很多古代木船都采用类似方法。比如福建那边的福船,也是古代很牛的木质帆船。福船在建造过程中,也是用当地盛产的木料把整个船舱横向隔成一个个小空间,木料之间的缝隙就用丝麻和桐油灰来填充,确保隔舱密闭,这就是 “水密隔舱技艺”。水密隔舱加上桐油麻丝封缝,福船在海上航行就更安全了。郑和下西洋乘坐的宝船,很可能就是福船型的。

在那个科技不发达的年代,古人靠着自己的智慧和经验,发明出这么厉害的造船技术,真的太让人佩服了。而且这些技术,对后来的航海发展影响深远。现在的远洋货轮、集装箱船,甚至航空母舰,都还在沿用一些类似原理,像水密隔舱技术就一直被广泛应用。

我有时候就想,郑和宝船当年在海上航行,乘风破浪,那场面得多震撼。船上的人们,带着使命和勇气,驶向未知的远方。而这坚固不漏水的船底,就是他们航海的重要保障。家人们,你们说古人是不是超级厉害?关于郑和宝船和它的桐油麻丝封缝技术,你们还有啥想法,快在评论区和我聊聊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数据

​会计上为什么要结转
Bte365

​会计上为什么要结转

⌛ 08-01 👁️‍🗨️ 9673
标准结构篇:8.1)零部件命名,图号编制和申请
日博365备用网站

标准结构篇:8.1)零部件命名,图号编制和申请

⌛ 08-04 👁️‍🗨️ 5012